致北京北体大足球俱乐部与球迷的一封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添加星标留住圈哥
近日,一篇名为《北京北控紫禁雄鹰球迷协会致全国球迷的一封信》的文章被多人转发。文章直接对北体大足球俱乐部发难,称“我们的战斗位置被这群所谓的学生球迷所占据。这对于球迷协会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如今,作为一个关注北京足球20多年的老球迷,也作为北体校友的一员,生态圈特约作者Asyasiy也有些心里话,想要和北体大足球俱乐部及其足球迷们聊一聊。
特约作者 / Asyasiy
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 / 越过界河去送信 / 那是诗 / 或死亡的邀请
——北岛
2019年的第一季还没翻过篇章,北方的“倒春寒”又引得才吐新蕾的枝丫重新披上了待嫁少女的婚纱。早已身处苦寒的中国足球在经历了亚洲杯、中国杯的试炼后,距离春天,似乎更加的遥不可及。
从“为天津赢天下”沦落到“攻中带守”的天津天海;到五位“2000万”国脚加盟的广州恒大;再到北京北控、呼和浩特、河北精英的股权变更,一只无形的猛兽开始显露出了他的狰狞。支离破碎的中国足球像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触礁后的唐璜之筏,亦或是禁闭着尼采的疯人院,荒诞混杂着真实、又惹人同情。
近日,一则《北京北控紫禁雄鹰球迷协会致全国球迷的一封信》在中国的球迷圈里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作为北京北控(以下简称北控)的主要球迷组织,紫禁雄鹰球迷协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控入主球队前的北京八喜球迷组织——骑士军团。
一周前,这篇文章曾被圈内人多次转发
成立近10年来,虽然困梏于球队自身影响力有限,协会的成员人数并不算多,但一直是这只球队坚强的后盾。这次突然对已经更名为北京北体大(以下简称北体大)的俱乐部发难,其核心原因是认为俱乐部组织的以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为主的球迷对于球队和原球迷组织的缺乏足够的热爱和尊重。
平心而论,北体大作为一个原本的教育机构,第一次从事职业足球的运营管理,确实缺少足够的经验。但我们也能看到北体大在努力的适应这一角色。
就球迷组织工作来说,北体大通过学校的资源优势组织了6000多在校师生前往现场助威。再加上自身的社会关系,第一个主场现场观众达到了10856人,第二个主场球迷人数也来到了8868人。这一数据对比2018年中甲联赛平均6069人的上座人数和北控主场2083人的上座人数,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
延伸阅读:亲历「北体大」首个主场比赛,我却看到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另一种未来
在现场氛围的营造上,北体大在现场发放了统一的助威服饰、围巾、旗帜等;有专人组织球迷喊口号助威;还有唱国歌、唱校歌等活动调动现场气氛。这些方式耗费了不少心思,也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为什么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反而使一些矛盾被升级了呢?
最重要的,是球队定位不清晰。
北体大接手球队运营以来,主要的工作精力集中在球队的基本行政工作上,包括股权变更、注册、岗位调整、合同的梳理等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一直没有对这支球队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位。
从球队名称来看,“北京北体大”就包含着两层意思:北京的“北体大”,或者“在北京的”北体大。那么究竟这支球队是以北京这个地域为主体?还是北体大学校为主体?官方并没有给出准确的解释。这也就难怪前文紫禁雄鹰协会提出的质疑中,有对“北体大球迷”群体为何不支持“北京”这个地域名词的困惑。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俱乐部不应将“北京”和“北体大”两个概念割裂开。
北体大从它的源头北京龙力算起,在北京已经扎根已经22年,在京城的球迷圈里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很多北京球迷把它视作土生土长的子弟兵。如果这种情况下直接将球队的北京属性剔除,无疑是对球迷极大的不尊重,甚至是对自身历史的否定。
同样身处京城的中超球队北京人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支多次搬迁的球队每到新的城市都在尽快的抹去它在之前所在城市的印记。最后的结果是新来到的城市的球迷因为它的历史失去了对它的信任,地域属性的缺失始终是人和这支球队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有主场击败恒大的壮举,但依然无法获得北京球迷广泛认同。
延伸阅读:“另类”北京德比:文化还是黑化?
北体大也不能忽视“北体大”这个标签的价值,它是球队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的时代大背景下,学生群体是重要且优质的潜在推广目标。特别是北体大自身的体育属性,学校里的师生普遍有较高的体育知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足球运动并转化为受众。
从俱乐部发展的角度上,新的球迷群体的加入提升了俱乐部的活力。这些新的血液很多在毕业后将步入到体育相关行业的工作中,未来有转化为球队的行业资源的潜力。
从北体大学校的角度上来说,球队是学校的名片,建设正面的球迷形象的塑造也会提升学校的声誉。球迷文化的培养和维护也会是一项很好的研究课题。具体的球迷文化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实验的。
对球迷群体进行画像,在国内、外一直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英国体育文化学者理查德-朱利亚诺将球迷群体分为拥趸、追随者、热球迷、冷球迷四个维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卢元镇则将球迷群体分为求知型、审美型、娱乐型、求同型、发泄型五种类型。
笔者结合北体大球队具体情况,认为北体大应该将球迷应该分为校内拥趸、校内球迷、校内潜在球迷、社会拥趸、社会球迷、社会潜在球迷这六个群体。
校内拥趸、社会拥趸是最核心的球迷群体,核心球迷是球队文化价值的彰显和历史的沉淀,在国外他们被称为“Ultras”。不同于一般球迷的沉默,他们不羞于表达对球队的热爱。通过有组织的口号、助威歌曲、旗帜、标语给球员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在国内外职业球队的“Ultras”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例如意大利的AC米兰俱乐部,其下属的著名“Ultras”中:
老虎司令部(COMMANDOS TIGRE)的理念是自由与传统;
狮子窝(FOSSA DEI LEONI,2005年解散)则代表着左派的激进;
红黑之旅(BRIGATE ROSSONERE)是球队国际化的标志,中国的AC米兰官方球迷组织也以此来命名。
就北体大而言,自然的存在校园和社会两种价值理念。因此,校园培养的拥趸可以以弘扬北体大学校的理念(比如校训:追求卓越)为目标;社会拥趸则以宣传北京文化作为方向。
这不仅不冲突,反而为这支球队赋予了而更丰富的内涵,真正做到“文体两开花”。
校内球迷、社会球迷是最主要也是人数最多的球迷群体。他们大部分人对足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由于国人的性格受中国传统文化较深,普遍的不是很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并不表明他们对球队的喜爱不够,需要的是被组织和引导。
足球场是一个情绪化很高的场所,情绪的传染效果很容易感染在场的观众。积极的、具有普遍价值认同的形式容易被多数人接受。例如2018年世界杯大放异彩的维京战吼、之前在国内赛场屡次出现的波兹南舞、球迷人浪等,都是很好的调动这部分球迷观赛热情的助威形式。
校内潜在球迷、社会潜在球迷是球队发展的内在动力,将潜在的球迷转化为球迷是根本目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潜在客户转化为客户的核心是客户体验。应用到球迷的领域就是增强这些潜在球迷在赛场内、外关于足球运动、关于北体大这支球队的触及感,比如线上、线下关于足球运动、球员的互动;科普知识;现场比赛氛围体验等。
不得不说,中国的职业运动开展较晚,球迷文化仍处在初级阶段。球队成绩和明星球员仍然是最直接扩大和巩固球迷群体的因素。
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
虽,众口难调;
愿,追求卓越。
部分图片来自北京北体大官方微博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